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不共法:五十二行位

      初地 欢喜地 布施波罗蜜 发愿/修布施  二地 离垢地 持戒波罗蜜 戒善/修十善  三地 发光地 忍辱波罗蜜 净定/修禅定  四地 焰慧地 精进波罗蜜 37道品  五地 难胜地 禅定波罗蜜 四谛 ...无畏的布施,而且不论能施所施,无  不皆大欢喜。  2.饶益行:就是严格的守持菩萨所当守的三聚净戒,以饶益一切众生,不使众生受到伤害。  3.无嗔恨行:亦名无恚恨,无违逆,就是菩萨在利生的过程中,不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865106.html
  • 河北佛教慈善功德会理念

    那么你就会有强烈的出离心,然后还会产生自度度他、自度度人这样的大心。我们把这个“四弘誓愿”不要挂在口头上,真正地要从内心里发出来,这样才行。我们修学大乘佛法,奉行四摄六度,里面有个布施波罗蜜布施又分为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财布施给生活最贫困的人们,我们并不仅仅是同情他们,怜悯他们,同时也是消除自己内心的悭贪心、吝啬心,使他们在接受施舍的同时加深对佛法的认识,让他们对佛法感恩,同时我们也与苦难的...

    崇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966032.html
  •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—以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为主(下)

    正等菩提先学六种波罗蜜多。复于有情或以布施、或以爱语、或以利行、或以同事而摄受之。既摄受已教令安住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,既安住已解脱一切生老病死证得常住毕竟安乐。  菩萨若想于诸法不藉他缘...。何等四?精勤行于诸波罗蜜,摄取一切无量众生,心常不离四无量行,游戏诸通,是名四法菩萨成就能持无上菩提之道。  一、布施生欢喜  学佛,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。地是基础的意思,首先要培养欢喜心,...

    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269413.html
  • 学佛大意 ─ 初心

    佛的环境比起数十年前已有很大的不同,佛学现在非常的热门,信佛者众,研修佛学的人的很多,实践布施波罗蜜的人也成了台湾的社会主流运动。这些现象清楚的说明了学佛在台湾是一个显学。  信佛是一回事,研修佛学是...佛的目标也会不同,只有有正确的学佛的发心,才能入佛知见成佛道。  事实上,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,天台智者大师所著的‘禅波罗蜜’一书对发心学佛就有很精辟的分析。‘禅波罗蜜’这本书讲授的是‘修禅’到彼岸,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774458.html
  • 《六度集经》之萨波达王割肉喂鹰的故事

    的画面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误解和谬传,这个故事同样出自《六度集经》,乃是佛陀过去世为萨波达国王时的本生故事,故事内容深刻展现了佛法六度修行中的布施波罗蜜,在这里将原文及白话一起贴出,和大家共同学习。 ......昔者菩萨为大国王。号萨波达。布施众生恣其所索。愍济厄难常有悲怆。天帝释睹王慈惠德被十方。天神鬼龙佥然而曰。天帝尊位初无常人。戒具行高慈惠福隆。命尽神迁则为天帝。惧夺己位。欲往试之以照真伪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1975886.html
  • 土登相切桑布: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?

    世间聪明,去理解布施的含义,认为真正需要的可怜人,我们才布施,至于骗子,就不需要布施,甚至痛恨于他们。 有如此想法的人,我认为他们即使再布施一千劫,也圆满不了布施波罗蜜多,最多只能获得轮回中的一些人天福报而已。 这就是“有相布施”与“无相布施”之间的差别了。 修行佛法聪明智慧的人,不管是什么人乞讨,都欢喜地布施于他们,并在心中发愿回向,即便是骗子,也是好的,因为骗子也需要钱进行吃喝,离开了我们的帮助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576222.html
  • 谈爱情与情苦及如何解脱

    舍心的扩大,学习扩大慈、悲、喜、舍心以消情苦心。 (2)保持清净心,观烦恼如梦幻且不执着,再由禅定中消除业障达心明无垢,学习持咒保持清净心。 (3)行布施波罗蜜:心中舍弃一切,且不染着贪欲,甚至将自己心爱的人施舍布施给别人,此期可以看佛书。 (4)行忍辱波罗蜜:心安住无量慈悲,心中常住慈悲心不起嗔恨,以忍辱对治不理智的行为,心中常想他们也是很可怜,世间人因果业报应该是早受早了,自己不要再卷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4676664.html
  • 发扬菩萨道精神 以慈善利益社会

    相半的特殊性,最适合修行、证悟佛法。因此,关怀现世人生疾苦,广行布施利众之举,成为大乘菩萨修习“六度波罗蜜”的首要工作之一。   佛教提倡的利益众生的精神,主要体现在布施波罗蜜中,分为财布施、法布施、...大悲为力,弘益众生。”后来佛子秉承此传统,尤其是大乘佛教,一直视慈悲为万善之基本、众德之伏藏,积极提倡布施救度。如龙树菩萨说: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”(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)又云:“慈悲...

    可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3291868.html
  • 道绰净土思想研究

    追求极乐净土的思想。大乘佛教经典中,有许多地方谈到诸佛净土,如《般若经》说“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……作是愿言:我当精勤无所顾恋,修行布施波罗蜜多,成熟有情严净佛土”。《华严经·人法界品》讲修念佛...得趣万机,利益众生。信奉净土宗的人,因其根机不同,所发菩提心也有与此三身菩提相应的三种。一为达识本来自性清净之理,与法身菩提相应,二为缘修六度万行,八万四千波罗蜜,与报身菩提相应,三以大慈悲为本,时常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5664199.html
  • 论《安乐集》的净土思想

    渗透到佛教教义之中。在大乘佛教经典中,有许多地方讲到诸佛净土。例如《大般若经》第二会“愿行品”中讲“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……作是愿言:我当精勤无所顾恋,修行布施波罗蜜多,成熟有情,严净佛土。”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465733.html